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切实把新发展理念落到实处,不断取得高质量发展新成就,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,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。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,做好2025年经济工作,必须“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,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,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”,将“大力提振消费、提高投资效益,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”摆在重点任务的第一条,并强调“针对需求不足的突出症结,着力提振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”。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,必须以党中央对形势任务的科学判断为指引,将新发展理念贯穿提振消费的全过程各方面。
提振消费能够促进供给和需求关系协调。党中央、国务院明确将“大力提振消费”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,准确抓住了当前经济发展的关键。消费和投资所共同构成的内需,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,而投资同时关联供给侧。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,我国的新型工业化、信息化、城镇化、农业现代化都已达到了新的发展阶段。目前,不平衡不协调的主要方面在于消费端,提振消费有助于提升投资效益,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发力点和重要抓手。
相比起刺激消费,提振消费更加符合绿色发展理念。传统的需求管理,将刺激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种方式之一。但要看到,刺激政策的效果相对短暂,甚至可能产生副作用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“讲扩大内需、形成国内大市场,又开始搞盲目借贷扩大投资、过度刺激消费,甚至又去大搞高能耗、高排放的项目”,为我们准确理解“扩大内需”的科学内涵廓清了思想迷雾。对消费进行刺激,如果把握不好度,很容易引致重复投入甚至浪费。从刺激消费到提振消费的转变,要求我们更加注重贯彻绿色发展理念,落实“全民节约意识”,积极倡导“简约适度、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”。
提振消费必须遵循“以人民为中心”的共享发展理念。“中国式现代化,民生为大。”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,“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,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”。消费与民生关系密切,“提振消费”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,让人民群众通过“消费”这一市场行为,更好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,充分共享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红利,进而提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信心,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主人翁意识。
新发展理念所强调的创新不仅仅是实践创新,还应当包括理论观点的创新。比如,对于国内最终消费率不高的现象,必须理性看待、辩证思考。在传统理论中,最终消费率作为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总和占GDP的比例,被视为判断消费是否充足的统计指标。近年来,我国的最终消费率逐渐从60%以上降至50%附近,而部分发达国家的最终消费率在80%左右。原因之一,是当前中国经济不是简单以GDP论英雄,对其中消费变量的解读不能仅仅参照最终消费率单一指标,而应考虑更深层次的结构性因素,比如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促成很多消费品的降价。
立足新发展格局,我们提倡以绿色低碳低成本的方式实现高效用满足度的消费,不为刺激消费而过度增加居民债务杠杆,就是要促成高质量的国内经济循环。在有效提振国内消费的同时,我们将继续高效形成储蓄,推动构建更高水平的国际经济循环,以开放的发展理念引领世界走向更加公平的新秩序。
有效地提振消费,要着力扩大有收入支撑的消费需求,建立和完善扩大居民消费的长效机制,使居民有稳定收入能消费、没有后顾之忧敢消费。要促进社会高质量充分就业,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,供给高质量公共消费;将促消费和惠民生统筹谋划,促进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,提升消费结构和层级,以消费质量的提升促进人的发展。
必须可持续地提振消费,促进新质生产力形成,提高生产力水平,巩固我国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产业优势。在发挥消费基础作用的同时,要继续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,使社会再生产良性循环,实现消费和投资良性互动股票配资平台选择,形成更高水平动态平衡。(吴文 作者系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研究员)